开发工具分享
  • 首页
  • 计算科学
  • 文化旅游
  • 项目和网站
    • OSSEZ 计算技术
    • USRealEstate 社区
    • 地区文化
    • CWIKI.US
    • BUG.OSSEZ.COM
    • RSS.OSSEZ.COM
CWIKIUS.CN
一个有独立思考和温度的清新站
U.S.

穷文富武——我真信了

一直觉得读书已经算是辛苦,但和练武行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和数量级的东西。 《武状元苏乞儿》的电影想必大家都看过,富武就需要一个很多的投入。 很多人以为就是买点装备,买点门票那么简单的事情,搞搞田径买上一双好鞋,虽然很贵也能穿。 其实真正的支出不在物质上的装备而在时间上面的无休止循环和内耗。     拿打冰球来说,天都还没有亮出门是常态,整个高速上面是一台车都没有,不管下雪还是下刀子,这时间是雷打不动。 路上花 3 小时,实际打球的时间也就只有 1 个小时,打着打着,后来孩子万一没兴趣了,不玩了,前面的所有投入和时间都打了水漂 搞体育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打算有回报这么一说,在美国这边的家庭为了体育的支出真是下血本,东北地区本来就比较冷,冬天时间又比较长,除了冰雪项目实在也没有什么项目可以做。   看看这帮孩子们,在早上 9 点就被家长给带过来了。 其实可能家长很多时候就 6 点多就开始准备了。 有时候很奇怪,为什么美国晚上的时候路上就没有那么多人,感觉都是回家带孩子去了,孩子不睡觉家长的工作做不完。 有时候一直在思考,真的如果是这样是值得吗? 做人有时候是不是不要责任心太强,如果责任心太强自己会很累,也很内耗。 不管怎么样,任何时候书还是要好好读,就算弄武行现在也得是硕士了吧。   https://www.isharkfly.com/t/topic/18420

2025年11月11日 0Comments 4Browse 0Like Read more
U.S.

从明星企业到过街老鼠——阿里的毒文化

热搜,10月27日前阿里高管刘鹏出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的后果就是: 山姆被骂上热搜,估计山姆自己都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上热搜,可能本来以为是找到一个比山姆更懂中国的管理者,估计山姆自己都低估了阿里系的臭名昭著已经遍布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11月3日,山姆APP界面变动,将原来商品的白底实物图换成了精修成品图。 这一举动引发大批网友吐槽,表示改动后的界面“花里胡哨”“缺乏真实感”。     真的有点庆幸的是阿里最终还是没有走向世界,连淘宝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用淘宝了,阿里的毒文化终究止步于此。 阿里短历史 对阿里历史有过一点点了解的都知道,阿里的起源在 90 年代的末期,其实当时 eBay 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网站叫做易趣。 但 eBay 的开店门槛实在是有点复杂,阿里本身开始的目的就是承接了商务部的一个项目希望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无奈这个项目最终没有上线。 马云带着一堆破烂代码回到了浙江,浙江这个外卖小企业很多,但当年就是走不出去的家庭作坊也急需一种类似的平台。 后来就有了和 eBay 同样功能但更加本土化的淘宝。 当年的淘宝就是假货不能再假,反正就是能有多假就有多假的平台,得益于互联网企业不只是提供信息服务,并不承担商品的的造假的连带责任的现实,每次淘宝都能逃避掉 315。 更得益于中国当时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程度要大于商品质量的年代,造假卖假在淘宝上就不什么新闻。 正因为淘宝的历史和 eBay 离不开关系,那么 Paypal 的模式自然也会被应用到淘宝系统中,这就是后面的支付宝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本身就是没有过任何销售模式上的创新,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照抄 eBay 的模式。 只是在当时利用浙江的大量中小企业作为后盾,慢慢一步一步的占领了中国市场。 至于后面支付宝的一家独大和中国银行的效率低下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阿里的毒文化 虽然本人真的没有在阿里工作过,但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阿里系出来的人。 如果在美国 IT 行业,你觉得印度人比较能忽悠,那么你就可以把阿里系的人看成类似美国的印度人就好了。 而且阿里的花名文化有点文化得莫名其妙,同样充斥着山寨味。 亏得看过金庸的全套著作,但还是不理解一个公司会用花名去管理,还自诩为武林高手,如果没有金庸先生,我看阿里里面人都没有名字了。 把一个好端端的公司搞成江湖。 本身这种文化就是磨灭个性的文化,现在的人更多的是希望有个性,因此也感觉这公司有毒。 再加上从阿里出来的人的各种职业陋习,让人防不胜防。 山姆阿里化 本来消费者已经度过了追求数量的阶段。 消费者希望能够获得质量更好的产品而不是图不对板,希望看卖家秀的产品。山姆本身因为自身的管理体系来自美国,对质量有自己的要求才能在产品选择和消费者中得到很大的信任。 消费者不希望现在还能有一个能够放心购买的店被搞成淘宝,同时也对对阿里所有毒文化的一种自然的抵制。 加班文化,奋斗文化,狼性文化,说白了这些自己说出来未必都不信的东西却大行其道。 消费者对山姆今天的吐槽其实还是对山姆抱有最后的一丝好感,如果山姆真的有一天变成淘宝的实话,相信山姆能上热搜的机会都没有了。 也真心希望中国山姆听劝,多了解下中国的文化特性,而不要被阿里的毒文化和 PPT 给占领了。 否则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话,最后得不偿失。 https://www.isharkfly.com/t/topic/18419

2025年11月10日 0Comments 9Browse 0Like Read more
Computer Science

IBM 计划在 2025 年进一步进行裁员

一则 IBM 即将裁员的消息又重新把 IBM 拉回了视野。 IBM 计划在 2025 年第四季度进行新一轮全球裁员,预计影响“较低个位数”的员工,按其 2024 年底约 27 万名员工计算,至少涉及 2700 人。 此次裁员旨在聚焦高增长的软件和服务业务,并与当前科技行业通过自动化和 AI 提升效率的大趋势相符。尽管裁员,公司在美国的总体雇佣人数预计将保持稳定。 这个时候默默的看了下桌子上的 2 台 ThinkPad。 现在的 IBM 已经不是当年创造过各种奇迹的 IBM,甚至可以把 IBM 想象成为一个完全的外包公司,所有的工程师文化和创新能力都已经荡然无存。 2005 年 IBM 出售 PC 业务 ThinkPad 最初由IBM 设计,后来由联想 设计,联想 于2005 年收购 了IBM 的PC 业务。 当时就觉得 IBM 这是要干什么呀,连那么耐用的 ThinkPad 都卖给了联想,主要原因还是联想的笔记本在当时对标 ThinkPad 的时候还有不少的质量问题。 到了 20 年后的 2025 年,现在来看看也幸亏卖给了联想,才保留这个品牌,联想在收购 IBM 后并没有停止前进,也在不停的发布迭代版本,质量上也并没有越做越烂。 如果不卖给联想的话,卖给印度的 Tata 集团和还不知道能出一个什么样的笔记本呢。 IBM 已经成为了一家印度公司 在全球科技巨头当中,IBM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范例。他作为“老前辈”,穿越了几个技术创新周期。又在一一轮轮的技术浪潮中,渐渐感觉力不从心。因此,作为一个“活化石”,从IBM身上可以看到不少行业演进的“轨迹”。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扎眼”的数据——IBM在印度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4万,而美国员工才7万。IBM的全球员工总数,预计不到30万人。也就是说,IBM有一半的员工都是印度人,而其CEO还是印度裔。     近些年, IBM 的印度裔雇员占比持续攀升: While IBM does not provide an exact number for 2025, estimates suggest it has around 100,000 to 130,000 employees in India , potentially more than in the US. The company’s total workforce was around 270,000 in late 2024 整体数量也逐步接近到了 50%。 2007年,IBM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计划:未来五年内将在印度投资60亿美元。这不仅是数字上的“豪赌”,更是IBM进一步深度绑定印度市场的宣告。这家公司开始从“低成本外包工厂”向“高端技术枢纽”转型,而印度也逐渐从后台角色跃升为IBM技术版图的核心。 这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决定,印度拥有廉价的技术劳动力,IT行业正飞速发展,全球企业都在抢夺班加罗尔这块“印度硅谷”的资源。然而,IBM的投入显然比同行更激进。它不再满足于外包模式,而是试图将研发工作也大规模迁移到印度。但这种策略是否经得起推敲,仍值得深思。 2008年,IBM做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将部分核心研发任务交给印度团队。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IBM Watson,一个被公司吹捧为人工智能未来的“标志性产品”。在全球宣传的光环下,印度团队的角色显得格外突出。班加罗尔的工程师们负责了Watson核心算法的一部分开发工作。对印度团队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IBM总部的一次冒险。 将这样一个关键项目交给印度团队,不仅意味着IBM对印度技术人员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成本效益的极限追求。总部清楚地知道,让印度团队接手,可以将研发成本压缩到最低。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研发工作是否被过度“外包化”?当核心创新不再由美国或欧洲团队主导时,IBM是否正在牺牲自己的技术优势? IBM的印度化,最深层的根源在于它的业务模式。作为一家科技公司,IBM与微软、谷歌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从来不是一家“消费者公司”,也不是一家靠广告驱动的企业。IBM的核心模式,是服务。 服务意味着什么?服务意味着规模。服务的利润来自于成本控制与交付效率,而不是产品创新带来的高额溢价。上世纪90年代,当IBM从硬件制造商向IT服务转型时,它选择了一条成本敏感的道路:把后台支持、IT运维甚至定制化解决方案的生产线搬到一个能够提供低成本的地方。而在全球范围内,印度是几乎无可替代的选择。 近 10 年来 IBM 的收入上却没用随着整个战略的改变有很大的提升,对比其他科技公司,IBM 还在苦苦的挣扎。     同时 IBM 的云计算服务入局太晚,更多的像是一种堆砌类型的服务,什么都往上堆砌,全程没用什么亮点,而且这价格还死贵。 在 2018, SoftLayer 被重命名为 IBM Cloud,整个云计算服务上,IBM 是一点优势都没有。 https://www.isharkfly.com/t/ibm-2025/18415

2025年11月08日 0Comments 14Browse 0Like Read more
Computer Science

亚马逊裁员 AI 只是借口

亚马逊正计划实施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此举旨在削减成本、储备现金,以便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关乎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领域——人工智能(AI)。 当地时间周一,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计划裁减多达30000名员工,最早可能于本周二开始。此次裁员规模相当于其公司白领员工总数的约10%,将波及人力资源、云计算和广告等多个业务部门。 3万的裁员数量应该是从路透社上获取的消息。 周二的时候,亚马逊官方的公布裁员数量为 1.4 万人。 小红书上到处都是这次裁员的有关消息,并且不少受到影响的同学希望能有内部转岗。 2025 年亚马逊应该暂时还没有完成裁员计划,可能随后还有继续的裁员。 用 AI 做借口 不可否认的是,AI 在这些年裁员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力。 只要是裁员,往 AI 上靠就好了,AI 不是神仙,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 AI 的训练和模型都需要时间。 上个星期 Amazon 的云计算服务才出来那么大的篓子,这个星期就开始了裁员计划。 本质因素应该还是在疫情期间的大量扩张,招了太多的人到公司内。 随着这些年经济的放缓,大家都在准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显然已经拖累了科技大厂的发展。 尤其是这些大厂的大公司病越来越严重,人才招聘像高考,他们需要的是真正具备打螺丝的人。 利用 AI 作为借口来进行削减人力资源是再好不过的了。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人来看,这波的裁员还没有到头,亚马逊的白领岗位可能最终会削减到疫情前后差不多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公司都会挤水分。 苦了还在熬身份的同学。   https://www.isharkfly.com/t/ai/18383

2025年10月29日 0Comments 38Browse 0Like Read more
Computer Science

混乱 H1B 签证行政令的澄清还少了一个要素

H1B 新行政令迅速引起了混乱并且需要澄清一下。 白宫发言人: Karoline Leavitt 在 X 上发布了澄清的 Post,短短的 1 天超过了千万的查看。     澄清的内容主要针对下面几点: 不是每年,是一次性费用。 如果你已经持有 H1B 签证,在进入美国的时候不需要缴纳这笔费用。 仅对新的 H1B 申请有效。 适用于新的财政年度。 澄清文本还是少了一个内容 上面的澄清文本还是少了一个内容,就是已经持有 H1B 签证,并且签证过期了,需要回母国重新申请 H1B 签证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交这笔钱没有说清楚。 没有说这笔钱是要交还是不交。 不过根据以往的理解,H1B 签证和在美国的 H1B 身份是挂钩的,但 H1B 身份是美国 USCIS 管理,不归于国务院管。 所有的问题在于出入境和第一次入境。 希望白宫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解释来说明如果 H1B 签证过期,回国签证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缴纳这笔费用。 堵印度 ICC 这个政策现在堵的就是印度 ICC,逼迫硅谷科技公司多给美国政府进贡,你不是喜欢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吗? 那我把价格提高到你有点肉疼,但又不是很疼的地步,让这些公司认真考虑下现在的招聘流程。 对印度 ICC 来说,他们本身就是通过 H1B 直接进入美国,现在这个流程给逐步堵上了,而且从 2026 年财政年度抽签开始。 美国 H1B 工作签证的抽签是每年的 10 月 1 日开始,那么在后面的几周开始的新财政年度 H1B 抽签将会面临这个 10 万美元的问题。 对中国 H1B 申请人影响 很多人都说,对中国留学生和 H1B 申请人也同样有杀伤力。 这是肯定的,在整个流程没有清楚之前,最好还是不要回国,哪怕你有 H1B 身份,但现在还不清楚在重新签证的时候到底要不要交这笔钱。 但至少目前看来对中国申请人来说还是积极因素更大。 因为中国申请人很多时候都是在美国完成学业后进入 H1B 阶段,以这种方式获得的 H1B 在美国境内属于身份调整。 这个 10 万美元的费用不适用,随着申请人数的减少,中国人申请 H1B 的机会会更大。 唯一麻烦点的就是在解释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暂时不要回国签证。   https://www.isharkfly.com/t/h1b/17754

2025年10月23日 0Comments 66Browse 0Like Read more
U.S.

中美航权又为了俄罗斯领空折腾

后疫情的时代本来中美航线就少,根本恢复不到疫情前的水平。 美国交通部想把仅有的几班飞俄罗斯领空的中方航班也停了。 然后发了个公示,让各大航司来写建议:Regulations.gov     UA 是双手双脚赞成,甚至还提议是不是也把香港的一起给禁了。     中国国际航空的意思是在 2025年 11 月和 12 月之间已经卖出了 4400 张票了,这些旅客将会受到影响,而且这 2 个月还是传统假期。 国航的意思是你要禁用就先给我 60 天吧,让我好调整票务系统。   南方航空的意思比较好玩。 我是支持国航的,今年余下的 2 个月,我卖了 2800 张票,最好明年开始实行。 看这情况,中国的航司对不飞俄罗斯领空好像也没有那么抵触,并没有上升到非要干什么的地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让我把今年年底的钱给赚了吧。 以后的中国航司完全不能飞俄罗斯领空估计也可能会是事实,仅有的那几班估计也会被砍掉。 美东人民命苦呀。 https://www.isharkfly.com/t/topic/18363

2025年10月20日 0Comments 66Browse 0Like Read more
Computer Science

H1B 10 万美元的申请费 USCIS 发布备忘录

针对白宫近期要求 H1B 申请者要求 10 万美元申请费的行政令,美国移民局也在 9月20日发布备忘录来澄清具体是如何执行。     备忘录中明确说明了,这个行政令只针对还没有提交 H1B 申请的申请人有效。 对于已经提交了申请的申请人和已经获得 H1B 签证的申请人来说,新的总统行政令不适用。 复杂问题简单化来说,针对 H1B 的行政令不适用今年财政年度的新申请者。 这摆明就是冲着 2027 财政年度的 H1B 申请去的。 只要申请过美国 H1B 工作签证的人都明白,H1B 签证申请的几个重要日期为:3月初至3月中旬的注册期,3月底的抽签结果公布期,以及4月1日至6月30日的正式申请递交期,获批后最早可在10月1日开始工作。 每年的 3 月初,USCIS 将会要求申请人进行注册,这个注册是收费的,每个注册将会收取 215 美元。 根据 USCIS 的记录,每天的信用卡处理是有上限,在 2026 财政年度才提高到 100 万,要不然你就算注册成功了也没有办法用信用卡缴费。     这个注册的目的就是采用提前收费的方式避免滥用注册或者一个人注册很多个,这样能够提高一些门槛来打击 ICC。   根据以往的数据,注册的申请人在 2024 年达到惊人的 78 万后逐年下降,这可能也和大厂进行一些人员裁撤有关。 2026 财政年度 H1B 所有工作都已完成,并获得批准的人等着 10月1日开始工作。 2027 财政年度 根据 USCIS 的备忘录的意思就是所有 2026 财政年度申请的 H1B 还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走。 当你的 H1B 获得批准后,去申请签证理论上是不需要缴纳 10 万美元的签证费。 问题是在 2027 年财政年度,2027 年财政年度获得的 H1B 签证,在去签证的时候可能会被要求提交 10 万美元的缴款。 现在这个缴款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是在签证抽签成功,USCIS 批准 H1B 签证后就缴款再拿着缴款收据去签证还是先缴款再批准? 这个地方还得等 USCIS 开始处理 2027 财政年度签证的时候才能有更明确的说明。 根据美国的架构,USCIS 和 ICE 都是 DHS(是美国国土安全部)下的一个部门,因为今年以来 ICE 在美国针对非法移民的执法越来越强硬,很有可能特朗普政府出这个总统新政令是希望通过从 USCIS 来收费并补贴一部分给 ICE 和联邦政府。 好在,如现在已经在处理 H1B 和 H1B 已经批准的申请人来说,暂时可以安心。 但对疯狂的印度 ICC 和硅谷科技公司疯狂招聘印度程序员以及为其特别制定类似标准化的考试式招聘流程在 2027 年度可能会产生一剑封喉的效果。 具体怎么看,等明年 3 月份开始 H1B 的注册就知道了。 2025 年针对行政令的讨论可以暂告一段落。   https://www.isharkfly.com/t/h1b-10-uscis/17755

2025年10月20日 0Comments 64Browse 0Like Read more
U.S.

AWS US-East-1 区宕机

好在我们这边一直用的自己的数据中心,虽然也有部分服务在云上但不多。 与其他公司里面的嚎叫不同,晚上的群一直很安静,没人给电话叫起床。 故障应该发生在 2 点左右,现在一直在恢复中。 就好像一条高速公路大家都按照最高速度行驶,突然堵车了,所有的车都停下来,就算高速公路修复正常通车,等所有数据都正常运行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少公司的周一肯定挺热闹。 保证的 99.99% SLA 呢 在很多年前不少公司都吵着上云。 确实,不少云服务商给出的很多条件都很诱人,并且还告诉你可以节省大把大把的费用。 Atlassian 甚至把自己的全套产品都放到云上,并且强制用户订阅云服务,取消了用户自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版本。 很庆幸当年公司的决定就是不用 JIRA ,换可以自己部署的 Youtrack。 包括微软的 Azure 一直宣传自己的 SLA 是 99.99%,这次宕机会让不少公司考虑,云服务平台上面宣传的 99.99% SLA 真的靠谱吗? 所有服务放在一个云服务上面是不是真的安全。 去年微软一次更新搞了蓝屏,AWS 估计也是晚上升级或者更新或者是备份了,又搞翻了不少应用。 科技行业这些年天天吵着 AI 替代生产力,不停的进入裁员周期,其实也就是洗牌周期,再加上三哥在美国数据和科技公司的持渗透和把持。 美国整个基础数据层变得不那么稳定,故障情况越来越多。 不知道 AWS 的数据中心里面是不是还供奉了一个神像?

2025年10月20日 0Comments 57Browse 0Like Read more
U.S.

意外收获 2 桃

桃树是种了好多年了,一直不长桃子,今年家人是花了大心思的上药,管理。 早上上班前例行看看,地上发现了 2 个大桃。   真如古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想能吃上桃子,还得花点时间才好。 https://www.isharkfly.com/t/topic/17762

2025年10月20日 0Comments 62Browse 0Like Read more
U.S.

20 年前站台盒饭

其实全国那个时候的火车站上都有站台盒饭。 20 年前的 2005 年,8 块钱一份的盒饭放到现在也不算便宜。 一直被告知,火车站的盒饭不干净,能少吃就少吃。 20 多个小时的火车,最后基本上都靠着几碗方便面来打发。 中产的假精致 在 20 年后的今天发现这张照片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没有预制菜,不管干净还是不干净,至少不是预制。 西贝事件告诉全世界,原来所谓的精致,所谓的对孩子好,所谓的窗明几净全都不过是做给你看的故事罢了。 自以为已经看不上站台上几元一份的盒饭,直到 2025 年长沙火车站因还有 15 元的站台盒饭而出圈。 几十年后的今天才慢慢明白: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在感觉到饿的时候能有一份热气腾腾的和烟火气息的盒饭不是吗? 看过一个 2022 年的电影 《菜单 》(英语:The Menu) 艾伦因为先前待在史洛威克的办公室期间,曾经看过一张年轻时期的史洛威克洋溢着笑容、在速食店工作的照片,于是向史洛威克点了五分熟起司汉堡与波浪薯条,而且还强调是一份不搞任何花招、做法传统的起司汉堡。 史洛威克被她简单的要求所感动,欣然同意按照她的要求准备餐点,艾伦尝了一口后称赞食物的美味,从口袋掏出钱放在桌上,询问她可否外带,史洛威克为她打包好食物,让她离开。 艾伦离开餐厅后,发动了戴尔停靠在岸边的船逃离该岛。 如果高铁速度一般的生活,是不是让我们忽略掉了太多的细节。 当年瞧不上的盒饭,放到现在却是天花板的存在。   https://www.isharkfly.com/t/topic/18169

2025年10月15日 0Comments 245Browse 0Like Read more
12345…284
Archives
  • November 2025
  • October 2025
  • September 2025
  • August 2025
  • July 2025
  • June 2025
  • May 2025
  • April 2025
  • March 2025
  • February 2025
  • January 2025
  • December 2024
  • November 2024
  • October 2024
  • September 2024
  • August 2024
  • July 2024
  • June 2024
  • May 2024
  • April 2024
  • March 2024
  • February 2024
  • January 2024
  • December 2023
  • November 2023
  • October 2023
  • September 2023
  • August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April 2023
  • December 2022
  • November 2022
  • Octo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August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February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ly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February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Jan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October 2019
  • September 2019
  • August 2019
  • July 2019
  • June 2019
  • May 2019
  • April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November 2018
  • Octo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July 2018
  • June 2018
  • May 2018
  • April 2018
  • March 2018
Categories
  • Computer Science (2,305)
    • Confluence (663)
    • Gradle (12)
  • U.S. (389)
  • 文化旅游 (142)

COPYRIGHT © 2020 CWIKIUS.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

湘ICP备2020018253号-1